新闻动态
中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10吨级,追赶美俄,究竟有多强悍呢
发布日期:2025-05-22 10:53    点击次数:146
 

自 2024 年 12 月起,有关我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影像资料在网络上层出不穷。目前已知,这款新型武装直升机属于 10 吨级,其动力配置与直 20 如出一辙。据可靠推测,大约在 2026 年,新一代武装直升机便能完成定型工作,进而开启批量生产的进程,并逐步装备到部队之中。那么,将我国的新武直与美国 AH-64 系列的改进型号放在一起比较,它的综合性能究竟处于何种水平?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一引人关注的话题。

美国 AH-64 系列武装直升机

首先,让我们回溯一下我国武装直升机的发展历程。由于往昔我国航空工业整体实力存在一定局限,在相当漫长的一段时期内,解放军部队极度匮乏专业的武装直升机。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基于直 9 直升机,研发出了直 9W,也就是直 9 的武装版本。然而,直 9W 仅仅勉强解决了有无武装直升机的问题,从诸多层面审视,诸如设计构造、框架布局以及综合打击能力等方面,它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武装直升机相比,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步入 21 世纪初期,我国毅然开启了自主研发武装直升机的征程,武直 10 武装直升机便是这一努力的成果。武直 10 归属于中型武装直升机范畴,其最大起飞重量大致在 6 至 7 吨之间,这一数据相较于德国与法国联合研制的虎式直升机,以及意大利研发的 A-129 直升机,要略高一些。2003 年,武直 10 的原型机成功进行了首次飞行。依照常规的发展进程来预估,大约在 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武直 10 本应能够完成定型,进而实现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俄罗斯米 28N 武装直升机

但现实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涡轴发动机技术层面的瓶颈,再加上加拿大拒绝向我国出口 PT-6 系列涡轴发动机,这一系列因素致使我国武直 10 的研发项目长期陷入停滞状态,难以向前推进。直到 2012 年,我国的武直 10 直升机才终于完成定型,正式步入批量生产阶段,并开始装备陆军航空兵部队。需要留意的是,这一时期投入使用的武直 10,属于减配版本。由于国产涡轴 9 发动机的功率未能达到预期标准,为了满足整机性能需求,武直 10 不得不进行全方位的减配。涡轴 9 的早期型号,单台的最大功率仅为 1283 马力。

倘若要保证武直 10 能够挂载充足的武器弹药,同时确保拥有足够的航程,那么,它原本设计的全身装甲防护几乎要被全部舍弃。这实属无奈之举,所以在 2010 年代,我们看到的武直 10,在侧面和机腹等关键部位,几乎不存在装甲防护,其抗打击能力极为薄弱。直至 2020 年前后,国产涡轴 9G 发动机成功完成定型,并实现了批量生产。武直 10 在换装两台涡轴 9G 发动机之后,才真正达到了设计的完全体状态。

欧洲虎式系列武装直升机

换装涡轴 9G 发动机后的武直 10 直升机,性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其爬升率能够提高约 20%,加速度也能够提升大约 10%。基于此,我国在武直 10 的基础之上,推出了武装 10ME 出口外贸型。这款外贸型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 7.5 吨左右,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它配备了至关重要的毫米波探测雷达。从当下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武直 10 系列直升机的发展潜力,在现有条件下已基本被充分挖掘,达到了 7 吨级武装直升机所能达到的性能极限。

那么,与世界各国的武装直升机相比,我国武直 10 的水平究竟如何呢?俄罗斯的米 28N,是一款 11 吨级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美国的 AH-64 系列武装直升机同样属于重型,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 10 吨。德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虎式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约为 6 吨,属于中型武装直升机。对于中型武装直升机而言,要像重型武装直升机那样,同时在探测能力、装甲防护水平、火力打击强度以及航程等多个关键因素上实现均衡发展,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事情。

意大利新一代的 AW249 武装直升机

中型武装直升机往往需要在这些不同的性能要求之间进行权衡与取舍。就拿虎式武装直升机来说,它发展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版本,分别是火力打击型和侦查探测型,在实际作战中,这两个型号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实际上,我国的武直 10 与武直 19 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配合模式。由此可见,中型武装直升机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着自身难以突破的 “天花板”。

以意大利发展的 A-129 武装直升机为例,其最大起飞重量仅为 5 吨左右。由于受到吨位的严重限制,它在挂载能力和探测能力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制约。2024 年,意大利推出了新一代的 AW249 武装直升机,这款直升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提升至 8.3 吨,它采用了两台美国 GE 公司的 CT7-8E6 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功率达到了 2503 马力。其最大航程可达 796 公里,滞空作战时间为 4 小时 5 分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已经非常接近重型武装直升机的标准。

武直 19 系列侦查攻击直升机

我国研发的武直 10 同样是中型机,在其发展进程中,如同虎式、A-129 一样,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发展上限的问题。毕竟,武直 10 是以 6/7 吨级直升机的技术作为基础进行研发的,在保证航程较远的前提下,其在挂载能力、装甲防护水平以及综合探测能力等方面,与美俄的重型武装直升机相比,必然会暴露出明显的差距。特别是美国的 AH-64E 型,作为阿帕奇系列武装直升机的最新改进型号,更是将重型武装直升机的性能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国的 AH-64 系列武装直升机,是在 UH-60 “黑鹰” 通用型直升机的架构基础上,经过进一步改进和发展而来的。这两款直升机采用了完全相同的动力配置,均为 2 台 T700 系列涡轴发动机。2017 年,我国直 20 系列 10 吨级通用直升机成功完成定型。在设计理念、定位以及框架布局等诸多方面,直 20 与美国的 UH-60 “黑鹰” 有着诸多相似之处。随着国产直 20 系列直升机的定型以及批量生产工作的稳步推进,为我国国产 10 吨级重型武装直升机的研发,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尤其是在新一代涡轴 10 发动机成熟之后,我国在武装直升机的动力选择上,彻底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实现了自主可控。

武直 10 系列武装直升机

自 2023 年起,我国新一代武装直升机的相关视频和照片开始陆续公开亮相。进入 2024 年之后,关于这款新武直的消息和报道更是频繁出现。从目前所掌握的信息来看,新武直属于 10 吨级武装直升机,其设计目标明确指向美国的 AH-64 或者俄罗斯的米 28N。它是在直 20 的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发展而来的,并且采用了与直 20 相同的动力配置。预计在 2026 年前后,新一代武装直升机就能够完成定型,随即开启批量生产和装备部队的工作。与武直 10 相比,新武直的起飞重量有了大幅提升,这也就意味着,在装甲防护、综合挂载能力、探测性能以及火力打击等各个方面,新武直能够实现更为合理、均衡的配置。

我国发展的武直 10ME 型直升机

基于我国当前在雷达信息技术、装甲防护技术以及弹药发展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推测,当新武直完成定型并实现批量生产后,其综合作战性能大体上能够与美国 AH-64 系列的后期改进批次相媲美。至于具体能够对标到哪个改进批次,还需等待新武直正式定型之后,依据实际的性能测试数据来确定。从目前已经公布的各类照片和视频资料中可以发现,我国的新武直在设计过程中,广泛借鉴并融合了 AH-64、米 28 等不同体系直升机的成熟技术经验和先进设计理念。

新一代的重型武装直升机

解放军部队对于武装直升机,特别是重型武装直升机的需求极为迫切。这种需求不仅仅体现在陆军航空兵部队,对于空军和海军而言,同样至关重要。例如,我国的 075 型、076 型两栖攻击舰,都具备搭载相当数量武装直升机的能力,这些武装直升机在掩护地面部队作战、提供必要的火力支援等方面,能够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无人机技术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截至 2024 年,无人机仍然无法全面取代武装直升机在战场上的地位。在许多复杂的作战任务中,仍然需要武装直升机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和飞行员的专业判断来执行。

076 型两栖攻击舰下水

关于我国直升机领域发展建设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后续的文章中,作者将与大家继续分享。